本報記者 蔣肖斌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30日10版)
  編者按:2014年即將完美謝幕,2015年亦會如期而至。新舊交替之時,文化周刊特別推出專稿“2014年期末考”。回望這一年中的文化人和文化事,以便開啟一場新的風雨旅程。
  勿忘歷史,公祭民族苦難
  歷史都是要記住的,有的是為了傳承,有的是為了緬懷,還有的,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。2014年,所有中國人第一次集體祭奠了那些承受民族苦難的人。
  2014年2月27日,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,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,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。2014年8月31日,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,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。
  1945年9月2日,日本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,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,9月3日被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。這是一場寧為玉碎、不為瓦全的勝利,中國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。
  抗戰中涌現了無數的烈士,而祭奠烈士,不妨賦予烈士最寬廣的含義,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所寫的:“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,從那時起,為了反對內外敵人,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,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”
  12月13日上午10點01分,南京城,凄厲警報聲響起,車輛、船隻鳴笛,行人駐足肅立,全城為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默哀1分鐘。1994年,南京大屠殺57年後,第一次有了官方悼念活動;第21次悼念,成為了國家公祭。
  緬懷歷史,致敬遠行故人
  人們對偶像的最後一眼,總停留在最經典的定格上。
  今年2月10日,上個世紀30年代最著名的好萊塢童星秀蘭·鄧波兒去世。8月11日,喜劇演員羅賓·威廉姆斯離世。在觀眾的記憶中,秀蘭·鄧波兒永遠金髮、大眼、甜酒窩,威廉姆斯永遠一臉笑容。事實上,歲月使她變成了一個慈祥的老奶奶,享年85歲;而後者一直受到抑鬱症的困擾。
  3月14日,在日本電視劇《血疑》中飾演“好父親”大島茂的宇津井健去世;11月10日,在電影《追捕》中飾演杜丘的“一代男神”高倉健去世,在年初和年末帶走了屬於他們的日劇時代。他們全盛時期的粉絲如今都已年逾中年,在悼念昔日偶像故去的同時,人們回望的其實是自己的青春。
  2月20日,曾執導《卡拉是條狗》等電影的第六代導演路學長突然去世,年僅49歲。3月4日,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去世,享年75歲。不知出自誰的劃分,中國導演有著清晰的代際,但希望這種代際不僅是為了分類,更意涵藝術的碰撞與繼承。
  有的人去世,只帶走自己;而有的人離去,會帶走一個時代的記憶。創作了那首經典的《橄欖樹》的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,為《簡愛》等譯製片配音的藝術家李梓,有“南派猴王”之稱的六齡童(章宗義),在歌劇《白毛女》中首演“喜兒”的王昆,也都在今年謝幕人間。
  最後,致敬大師。
  9月9日,著名哲學家、北大教授湯一介逝世,享年87歲。身為皇皇巨著《儒藏》的總編纂,湯一介堪稱季羡林去世後中國唯一的國學大師。12月25日,著名歷史學家、北大教授田餘慶逝世,享年90歲。作為繼陳寅恪、唐長孺之後公認的中古史大家,田餘慶在盛名之下,從來低調。
  兩位先生轉身而去,留下著作等身與桃李天下。先生之風,山高水長。
  存檔歷史,傳承中國記憶
  12月25日,2014年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京召開。時任文化部部長的蔡武在會上說:“充分認識優秀傳統文化,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突出優勢。”
  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發佈了2014年文物工作的主要成績:今年,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4165家,新增博物館299家。中央財政安排經費6.6億元,實施一批可移動文物修複項目和53個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項目;完成8000餘件(套)珍貴文物和兩萬餘枚簡牘修複。
  6月22日,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,“大運河”和“絲綢之路:長安-天山廊道的路網”獲准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截至目前,中國已有47處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成為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,僅次於意大利。
  除了文物,存在紙上的歷史同樣精彩。素有修史傳統的中國留下了浩繁的古代典籍,現代的修史工作在2014年也成績斐然。
  6月,中國宣佈,將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徵慰安婦的相關檔案和文獻申報《世界記憶遺產名錄》;9月10日,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,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;10月召開的2014中國圖書館年會上,“中華古籍保護計劃”發佈了最新成果,截至今年已經公佈了4批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》,入選古籍11375部。
  書上的歷史是不斷記錄、不斷豐富的,這一切的主角,是人。11月在深圳舉辦的“2014歷史嘉年華”上致敬了當代的修史者們,其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:“家·春秋——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”獲選年度歷史公益;1991年出生的周渝,數年尋訪抗戰老兵,搶救這些英雄的記憶。
  新曆史合作社總編輯唐建光說:“近一百年來,我們在向前奔跑的同時,對國和家的記憶,有太多的遺忘。而幸運的是,在當下中國,有為數眾多的人,勇於承擔搶救歷史記憶的責任。”
  題字:李石文  (原標題:二〇一四年期末考(下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v08cvtiv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